载体构建常见问题分析

一:何为载体

载体(Vector) ,指在基因工程重组DNA技术中将DNA片段(目的基因)转移至受体细胞的一种能自我复制DNA分子。载体目前有三大类,分别是质粒载体、噬菌体载体与病毒载体。
一个理想的载体至少应具备下列五个条件:
(1)具有对受体细胞的可转移性或亲和性,以提高载体导入受体细胞的效率;
(2)具有与特定受体细胞相适应的复制位点或整合位点,使得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遗传;
(3)具有较高的外源DNA的载装能力,以满足长片段的克隆;
(4)具有多种单一的核酸内切酶识别切割位点,有利于外源基因的拼接插入;
(5)具有合适的选择性标记,便于重组DNA分子的检测。
 

二:实验原理

载体构建(vectorconstruction),为把DNA分子运送到受体细胞中去,必须寻找一种能进入细胞、在装载了外来的DNA片段后仍能照样复制的运载体。理想的运载体是质粒(plasmid),在基因工程中,常用人工构建的质粒作为载体。载体构建即是构建含外源DNA的质粒。主要包括已有载体多克隆位点MCS的改造和已有载体启动子增强子、筛选标记等功能元件的改造。载体构建完成后可利用PCR原理进行测序验证。
  

三:实验步骤
 
 

 

四:容易遇到的问题分析

1. 克隆基因的酶切位点:
(1) 对目的基因进行酶切位点扫描分析,选择合适的酶切位点。双酶切时尽量选择酶切温度相同,buffer一致,双酶切效率高的两个内切酶;
(2) 在设计PCR引物时,保护碱基加入的数量要合适,选择切割率高的相应碱基。

2. 目的片段的扩增:
(1) 条带不单一:设计的引物不特异,适当改变引物序列长度;
(2) 无条带:引物设计错误或退火温度不合适;检查引物设计是否合理,是否重新设计;设置问题梯度,选择最合适的退火温度;
(3) 引物形成二聚体:重新设计引物或适当提高退火温度。

3. 载体酶切:
(1) 酶切质粒的纯度与浓度要好;
(2) 如果双酶切的两个酶的最适温度不同,建议单酶切,回收之后再使用另一个酶进行酶切,过夜。

4. 连接片段:
(1) 连接比例:酶切产物回收后,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比较载体与目的片段的亮度,确定体积比;
(2) 连接温度和时间:室温条件下2小时,如果后续检测发现阳性克隆较少可选用16℃过夜连接以提高连接成功率;
(3) 对照组与实验组情况相近:载体自连或没完全切开,增加酶量或延长酶切时间、减少所切载体的量、改变连接比等。

5. 菌落提取与PCR:
(1) 多次PCR均无阳性克隆:假阳性过高,可能是由于抗体失效,更换培养皿;
(2) 阳性对照无条带:酶失活或试剂有问题,换新的试剂重新进行PCR;
(3) 阴性对照有条带:引物或试剂被模板污染,将所有试剂换新。

6. 酶切鉴定失败:
(1) 酶失活导致酶切失败,增加阳性对照,确定酶是否成功酶切;
(2) 质粒浓度不够,重新转化到高拷贝的细菌中,再重新提取质粒进行鉴定。

7. 表达鉴定:
(1) 载体质粒为单顺反子,且启动子位于多克隆位点之后。要在扩增目的片段时,引物必须含有起始密码子,否则无法表达相应的蛋白;
(2) 注意细胞系的状态与转染效率,转染效率可以使用带荧光标记的载体检测。